《两地书》读后感
好些年前知道这本书信集的时候是看到哪里引了这段话:“我寄你的信,总要送往邮局,不喜欢放在街边的绿色邮筒中,我总疑心那里会慢一点。”是说鲁迅写给许广平的。
但是看了书之后才发现反过来才对,还以为是我记错了,但是看到就立马查了一下,网上的说法原来都是错的。
当时看到这段话感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这一面可爱稚气也很别趣,但看书纠正后并不影响之前的印象,因为里面还有更多的另一面。
在许广平的这段话后面,她还提到了之前的一件事:“当走去送信的时候,我又记起了曾经有一个人,在夜里跑到楼下房外的信筒那里去,我相信天下痴呆盖无过于此君了。”
之前在知乎似乎是在一个怎么写情话或者其他类似的话题下,看人提起有四本书信集推荐,有朱生豪写给宋清如的;有徐志摩的《爱眉小札》;有这本《两地书》还有一本忘了,可能是沈从文的吧。
其他三个虽然没看过,但是《两地书》混在这里面很怀疑是凑四数的。整本书下来能称得上一句情话的,大概只有这句吧:“我决定目不邪视,而且将来永远如此,直到离开了厦门。”
背景是鲁迅在厦门教书,说起班上有多少个女学生,但是他决定"目不邪视"。 没打错字,原文就是这个。
书信集分三集,第一集同在北京,初通信件,双方以交流时事观点为主。第二集是厦门一广州,分享工作与生活。第三集是北平一上海,小别报备各自情况,占比很小。
我借的实体书看,书背面写着随书附赠别册、人物关系、图谱等,我自然是看不到的。写到这里想起,我即使看的电子书,也看不了附赠的这些东西。那就莫得办法了,总之关于主角两人的背景故事我基本上没什么了解。
看第一集的时候感觉是很平常的师生通信,即使看到收录的信里最后几封关系都没怎么改变。但是到第二集第一封就能明显看出不对了,虽然没有哪一句明说,信里多了惦念牵挂。以及,两个人一旦是恋爱关系,交流的话题就永远逃不脱衣食住行了。
记几段好玩的。
许广平叮嘱鲁迅要吃食要上心,曰:万勿省钱为要!!!
鲁迅回之:酱油已买,也常吃罐头牛肉何尝省钱!!!(这六个叹号直接戳中我笑点)
鲁迅信里说:
楼下的后面有一片花圃,用有刺的铁丝拦着,我因为要看它有怎样的拦阻力,前几天跳了一回试试。跳出了,但那刺果然有效,给了我两个小伤,一股上,一膝旁,可是并不深,至多不过一分。
小别时鲁迅写信:此刻是二十三,日之夜十点半,我独自坐在靠壁的桌前。这旁边,先前是有人屡次坐过的,而她此刻却远在上海。我只好来写信算作谈天了。
两人关系好像有段时间流言很多,具体我没去了解,鲁迅在信里写:
“你的工作的地方,那时当能设法,我想即同在一校也无妨,偏要同在一校,管他妈的。”
“不过不必连助教都怕做,同事都避忌,倘如此,可真成了流言的囚人,中了流言家的诡计了。
最后摘一段最喜欢的:
“我现在愈加相信说话和弄笔的都是不中用的人,无论你说话如何有理,文章如何动人,都是空的。他们即使怎样无理,事实上却着着得胜。然而,世界岂真不过如此
而已么?我要反抗,试他一试。”
然而,世界岂真不过如此而已么?我要反抗,试他一试。